媒体报道
专家简评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5-24 11:21:50 阅读:3890次 [ 返回列表]

作者:李锦

 

    现在人们关注世界一流企业,《消费通论》在大洋彼岸的问世是中国创建一流企业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英国牛津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吴炳新先生的最新经济学著作《消费通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发行,这是一条有重要意义的企业新闻。

  吴炳新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他的理论是从企业实践出发总结出来的,中国企业家的著作在美英相继引起影响,是中国企业界值得骄傲的事。

  相当时间来,走遍新华书店,摆在最前面一排的常常是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彼得·德鲁克、戴尔·卡耐基以及盛田昭夫和松下幸之助理论等的著作,稍翻一下,多是肤浅得很。但是不知为什么,中国企业家的著作很少,可以用寥若晨星这个词来形容,有些写企业家的著作总是英雄式的歌功颂德。这类书,使人得出的是另一种感觉。

  当然,西方理论有许多好的地方,但是在众多的领导管理理论中,没有一部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写的。西方大师们都是针对自己所在的国度和有局限的认知情况下而写成的。《消费通论》则是中国本土产物,它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而写成的。

  现在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的著作,在美国大学引起影响,在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然是中国人高兴的事。中国太需要自己的企业家的著作了,太需要以自己的智慧来救企业了。

  全球化就像刚刚发生的地震,重新改变了地貌结构。一条条孱弱的小河突然间被宽大的海洋包融,那些原来在小河里挣扎的鱼儿,突然间拥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间。那是一种何等的幸运,但是谁知道:这幸运的背后又隐藏了何等的风险和杀机?

  中国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使中国企业正在国际上崛起。然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海洋中常常遇到凶险,多少企业折戟沉沙在海外。中国企业需要引导,需要新的理论引导。理论就像大海航行中的罗盘与指南针。

  尽管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和自然资源,但是研究表明,中国人太缺少理性思维了。

  在全球化时代,那些只顾及实践而忽略理论的企业,将错失遍及全球而又价值连城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利用和获取遍及全球各地的知识,创造自己的知识与理论,这种知识将告诉企业:什么样的“积木”适应于内部,什么样的“积木”与外部相连,如何全方位地、系统地利用知识、结构、标准建立能力,这也是21世纪创新的关键。

  消费理论是一个世界上研究并不发达的领域。刺激消费看起来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是千呼万呼总是刺激不起来?问题出在哪?吴炳新告诉我们出在理论上,出在生产目的上。理论上不端正,方向上不端正,路径也不可能端正。消费是当下政府与企业艰难而复杂的问题。对于很多心存梦想走向世界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消费却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对于当下中国,似乎类似哥德巴赫猜想之于数学。吴炳新意图解开这道难题。

  就像思维是哲学的核心一样,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的密码。

  吴炳新认为投资、出口与消费“三驾马车”不是并列的,消费是“驾辕”的马,出口和外贸是“拉套”的“马”。所以抓住了消费,就抓住了关键,这就是《消费通论》的学术指向;也是企业发展的指向。吴炳新对于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症结的分析,大抵在这里。

  既然吴炳新的消费理论对于企业、对于政府、对于社会是这么重要,我们便觉出这个企业家的了不起,他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更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企业家。

  过期的消费理论总是停留在技术层次,是企业销售理论的分支,吴炳新的三株公司曾是一个庞大的销售帝国。但是吴炳新与常人不同的是,从企业消费走出来,研究整个社会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他走到最高处,最大处,然后再回到现实中来,研究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消费问题。

  实践证明,中国的企业能够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4G标准、高速动车、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12000米钻机、实验快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等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便是证明。

  实践还证明,2011年,名列世界500强的中国国有企业已经超过50家,一批作为“国家名片”的国有企业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挺起中国脊梁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锋。

  实践更证明,现代企业的国际竞争不仅是技术水平的竞争,而且是管理思想的竞争。着眼于探寻企业科学发展道路,国有企业评价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经济评价方式向经济发展、社会人文、政治保障等综合性评价方式的转变,注重从经济指标、发展指标、人文指标、社会指标、安全环保指标、科技创新指标、政治保障指标等各个方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国有企业和我国经济国际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管理思想也是一种指标。吴炳新的理论突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另一类证明。

  吴炳新研究消费已经30年了,为什么此时推出,这与目前的时势需要有关。

  美国休斯敦大学工商学院院长王吉府认为,《消费通论》在美国得到高度重视,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理论,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理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或者从基础上动摇了西方的理论体系。

  于是西方的经济学、管理学家们开始反思自己,并把眼光转向了中国。他们开始寻求中国的成功之道,发现了《消费通论》,并决定以英文出版。这也可以说是《消费通论》走出国门的一个国际背景。理解了这层意思,我们便可以加深对吴炳新消费思想的理解。西方人通过《消费通论》研究中国企业发展理论,了解中国学者引领消费的理论,打开了世界经济学人了解中国企业运行方式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窗口。

  同样,吴炳新《消费通论》的出版,也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时势的需要。几乎所有大的理论的产生,都是他所处时代的迫切需要的原因,现实问题严重,便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来。

  现在人们关注世界一流企业,《消费通论》在大洋彼岸的问世是中国创建一流企业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CopyRight 三株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5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