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专家简评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读《消费论》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5-24 11:24:27 阅读:4776次 [ 返回列表]

戴园晨

【摘要】经济危机也正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更需要新的理论。《消费论》从消费角度入手来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

【关键词】消费论  经济危机  新理论

  吴炳新先生著《消费论》出版后,新华社发了电讯,人民日报发了评论,全国先后有3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短短半年多时间,赞誉如潮,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但是经济理论的林子里是相当大的,有不同的声音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曾接到过一些电话,或提疑问,或阐述不同见解。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有两个疑问,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在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其精髓是分配论,如今强调消费,所述所云,是否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2008年以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贷款人欠债不还为导火索,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消费论》的写作与出版虽然在此次金融风暴之前,但是从理论角度看又如何解释剖析?

  疑问本应当由《消费论》的作者自己来回答,但我曾为《消费论》作序,并通读全书,不如也发表些读后感想,以求教于提问者。

  分配和消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我国在一段时间里,曾经出现过社会生产虽然发展了,但是人民得到的实惠却不多。这种不多就是表现在消费上处于短缺经济的困境,各种各样的票证充斥于市。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条件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推行均贫富的分配,却没有想到吃大锅饭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陷入了共同贫穷的泥潭。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是生产运动的终点,又是发动再一次生产运动的起点。消费不仅仅是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实现的手段,而且对于消费水平提高的渴求,会推动社会生产向新境界发展。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因为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机,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马克思这段话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消费催生了生产动机,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产品,消费最终完成了生产的价值实现,同时消费创造了新的需求欲望,从而又产生了新一轮的生产发展。所以《消费论》从消费角度入手来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

  在经济学的先哲们,诸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这些先哲们都是把消费分类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两大类,而《消费论》作者认为,在独立于这两大消费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消费即社会消费。这不只是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而且拓展了消费科学的研究领域。我在1986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书中,曾经把军事工业称作为在第Ⅰ部类和第II部类之外的第III部类,认为它从第Ⅰ部类取去生产资料,从第III部类取去生活资料,却并不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在当时是新观念。但在读《消费论》后,我认为另立社会消费这个概念比我的想法更妥帖些,它把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文化艺术、体育卫生以及国防军事等方面都涵盖了,从而开拓了许多可供研究但尚未被充分研究的科研新天地,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创新。

  《消费论》的学术创新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消费的分类上,增加了社会消费。二是关于消费社会生产力学的概念和结合实践的论述,作者认为消费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消费和创造消费过程的活动,而且最终会形成消费社会生产力。三是作者发现了和论述了三大消费牵动经济螺旋发展的自然规律;发现商品在交换过程追踪三大消费的需要,不断地开拓商业渠道,推动商品交换,创造了货币和金融市场,同时创造了市场自由(自然)的经济规律(亚当斯密称之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国家上层建筑—政府代表总的经济基础、总的生产关系、总的生产力,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他的责任和权利就应该认识三大消费牵动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认识市场自由经济规律的正负面作用,以国家主导经济,进行以人们生活消费为中心的宏观市场经济调控。作者围绕消费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一个宏观调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手段、六个目标、二十项措施。其中涉及到生产、科研、税收、金融、价格、价值、货币、信贷、法律、行政、政策等诸多方面。《消费论》充分肯定了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自从有人类以来便有消费,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消费。消费不仅是人类需求,而且是社会活动的本源,是人的生存基础,也是国家主导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消费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无论是哪一个社会,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都是这个社会强大与否的标志之一。《消费论》的作者把消费放在一个人类需求的本源的地位,放在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放在社会进步的动力地位,完全是立得住脚的,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消费论》的作者在肯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的同时,又提出了消费需要宏观管理,在《中卷》里,用不少篇幅讨论了国家要素、综合国力要素、国家管理要素以及宏观管理若干方面,特别对金融管理的论述尤其精辟。按照这些论述,引发经济泡沫的超越实际消费能力的过度消费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发展到世界性的危机更是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实践走了一段不断吹大泡沫的弯路,美国政府宏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依赖大发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美国人低储蓄高消费甚至借债高消费,并且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过度扩张,以致美国的消费超过了国力,这在一段时间里刺激了经济,但到2008年时却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引发了金融危机。有些经济学家因为此次危机起源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而产生一些想法与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把此次危机看作消费过剩危机则未必妥当。因为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世界性的有支付能力消费需求小于世界性的生产供给能力。美国人寅年吃了卯年的粮,到卯年自己没有钱了,便通过国际货币收支和金融衍生产品把支付能力的困境输出到世界各国,企图维持自己的寅吃卯粮,并且迫使各国来救市。各国采取的措施都是通过宏观管理的调控,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刺激消费、稳定经济。从我国来说,经济发展正进入人均GDP靠近3000美元的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方兴未艾。这时候国家投入4万亿元的救市资金,将推动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进程,推动我国经济从外贸出口拉动向内需消费推动型的转换。世界上处理经济危机曾经出现过牛奶卖不出去倒入大海而穷人没有奶的情景,我国政府则在救市重视保护穷人,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最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家电下乡”,使许多农村居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给家电企业清理了积压,也盘活了银行的资金,证明抓消费仍旧是拯救经济危机的根本。

  经济在发展,情况在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出现了波澜起伏的变化,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如今出现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正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更需要新的理论。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是的,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永远会给理论提出新的要求,当前要研究的问题是太多了,而新理论的诞生也的确是时代的需要,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读《消费论》后,给我的感触就是作者身处商海,要处理诸多事务,却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提升到理论高度。这种精神,这种态度是可敬可佩的,而他研究的消费问题也是长青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

延伸阅读
  吴炳新“消费论”引学界关注

  吴炳新以一种独特的透视方法——即从消费角度入手来研究经济问题,带给人们一片崭新的理论视野。他认为,消费与科研和生产的关系以“消费——科研——生产——消费”的圆周螺旋发展规律而运动。

  消费是生产与科研的牵引力,并指导着生产与科研。科研与生产是为人类消费服务的,人类不间断地产生的新消费欲望,必定不间断地牵引着科研、生产向新的更高的消费需要阶段发展。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只有认识了消费与生产、科研的关系,才能避免盲目生产与科研(基础科研除外),才能把握和创造商机,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吴炳新的理论观点,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专家认为,他的消费论: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推动和发展;二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提出了为市场经济诸多政策设计、再造、优化的理论基础,为当前和今后许多政策设计找到了理论根据。(据人民论坛编辑部 整理)

 

CopyRight 三株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5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