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专家简评
一部正本清源的理论著作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5-24 11:42:21 阅读:5061次 [ 返回列表]


――简评《领导管理科学新论——规律发现与运用》
李 鑫 生
      
一、人类消费的追根溯源

二、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追根溯源

三、实践哲学的追根溯源。

四、领导管理思想的追根溯源

五、消费社会生产力的追根溯源

六、国家领导管理体制的追根溯源

追根溯源以达到正本清源,这是《领导管理科学新论——规律发现与运用》的重要的研究方法。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研究方法呢?作者认为,目前理论界相当混乱,有许多理论包括古代理论、近代理论、现代理论,以及西方理论,被一些所谓的学者或被肢解,或被歪曲,或被阉割,或被重组。对于这种混乱状态的理论现状,必须进行科学的梳理。要进行科学梳理只有采用追根溯源的方法,才能还历史理论的真面貌,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该书在重大的理论问题方面,都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研究,即从本源起进行全方位发掘、证实或证伪,从而起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

被正本清源的理论主要有:


一、人类消费的追根溯源
书中为了论述消费是社会文明进步动力之源的原理,作者对人类的消费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追根溯源的论述。
从原始社会的人类消费与进步开始分析,从分析研究中,作者发现向自然界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是人类的本能属性。从北京猿人开始论述,进而分析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消费活动。如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消费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消费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国家分配、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并提出了国家上层建筑调节消费者之间矛盾的途径。

经过追根溯源的分析,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原始人类的消费发展过程看,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发生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人类相互依赖生存和生活的关系。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由生活消费创造出生产消费,发展到至今的生活消费、科研生产消费、社会消费,即人类三大消费,同时也创造出了家庭、氏族和部落社会、原始公社的社会制度的国家雏形。由于“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明和创造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人类的生活消费、社会消费和科研生产消费的发展过程中,使人类的生活消费有了剩余,特别是在战争中的战俘,不杀死,留下来做奴隶,从而奴隶主就产生了,奴隶为奴隶主创造剩余的消费产品。三大消费的发展过程又创造出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再由于“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的过程开始了细分工,产生了家庭等手工业生产场,特别是农业和工业的分工,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斗争和战争消费。从创造出蒸汽机开始,在机械化的集约生产以后产生了集中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和阶级。由于奴隶社会的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封建社会的社会要素,封建社会要素在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通过社会的变革或革命的战争消费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封建社会。这一过程是对封建社会要素发展进步性的不断地肯定过程,对落后的奴隶社会的不断的否定过程,也是不断地从部分量变再到质变的过程。封建社会的诞生是肯定,奴隶社会的灭亡是否定。

随着这一规律量变的发展。由于封建社会的“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不断地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要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要素在封建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不断发展、成熟,又由于社会的变革或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消费,消灭了封建社会,创造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或社会主义革命,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总而言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三大消费创造出来的,家庭和国家的诞生也是消费创造出来的。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新的技术和科学技术革命进步的消费,创造了新的先进工具消费,创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标志着“消费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水平。

战争的消费是有万恶之罪的,同时它又有进步的一面,是战争的消费创造了国家,新的国家的上层建筑又作用于三大消费,从而又发展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解放了“消费社会生产力”,使社会生产关系较好地适应了“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新的国家又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在人类三大消费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高科技的消费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把人类的文明推向新阶段。人类三大消费牵动经济圆周螺旋发展规律,推动着世界的资本商品生产和自由的商品交换发展,对各个国家都有利。在当今时代,世界性的资本商品生产和交换已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和权力的矛盾,又因为多国经济利益相互融合在一起,在这种世界格局的情况下,一个军事强国如果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发动世界性的战争消费,即会伤害多个国家的消费利益,必然引起诸国为了自己的消费利益而联合起来,打败为了掠夺消费资源和消费财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消费,发动战争者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这种格局将制止或延缓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仅间隔20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至今未发生全世界性的大战,这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有一定关系。

全世界人民应该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建设和谐的世界大家庭,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从一个文明进步的历史阶段,不断地发展进步到另一个更高层次文明的历史阶段。世界和平和人类世界和谐是人类的不断需要和期望的永恒主题,人类将世世代代共同为之奋斗。

    根据追根溯源研究,作者提出了人类消费新概念(区别于传统消费概念),内容为:人类由新陈代谢驱使向自然索取物质,进而创造出新的欲望、认识并创造出新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的总和。这一过程包括微观和宏观消费,是在微观消费链和宏观消费链的运动过程中表现的。并把人类消费分成三大类,并提出精神文化的、信息的消费包括在三大消费过程中。

二、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追根溯源

在论述认识论与方法论时,作者认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永远是哲学的核心。为了进一步论述清楚这一根本问题,作者回顾了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管子、老子、孔子三人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论述。如《管子》的本元论、天道地道人道论、老子的本体论、孔子的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论等。又回顾了的 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公元前四世纪,苏格拉底最早提出比较系统的方法论。柏拉图理论的方法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论、英国哲学家培根经验归纳法,18世纪康德唯心主义先验论。以及笛卡尔认识论的新法则、黑格尔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费尔巴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接着,作者又论述了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包括马克思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列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毛泽东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邓小平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当代中央领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通过追根溯源的研究,作者认为实践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灵魂。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不过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往关系,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实际上是人们所从事的各个实践活动领域。社会发展也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发展。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认证了实践的重要地位、实践的主体性、实践的系统性、实践的协调性、实践的创新性,并进一步指出,唯物辩证法是实践的武器,辩证法的规律既是揭示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又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马克思的认识论是人类在三大消费实践过程中发现、总结、归纳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也可以叫做唯物辩证主义的实践哲学。它是人类正确的认识自然界,利用、改造、创新、发展三大消费的思想武器。人类的三大消费发展过程不断丰富了人对唯物辩证法实践哲学的发展和完善。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人类在实践过程的认识必然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三、实践哲学的追根溯源

为子论证实践哲学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灵魂,作者在书中追根溯源到古典实践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培根、康德、费希特的实践哲学,进而回顾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实践哲学、列宁的唯物辩证实践哲学、毛泽东的唯物辩证实践哲学、以至邓小平的唯物辩证实践哲学和当代中央领导的唯物辩证实践哲学,概括了当代唯物辩证实践哲学的重要地位和观点。

通过追根溯源的分析,作者认为实践哲学是未来哲学发展的方向。它应当有两类形态。一是作为一般原理的实践哲学,一是分门别类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思辨哲学我们并不是抛弃,而是扬弃。实践哲学并非不要思辨、不要理论。实践、行动不应该是任意的盲目的。二是实践哲学还是应当要有形而上的追求,要有超越性,超越个体、经验、感性等等。传统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绝对主义、基础主义、唯智主义等等可以批判,但理性、本质、绝对、基础、知识等等还是要的。将规律神秘化、绝对化、宿命化是不对的,但完全否定也是不对的。在这一过程要重视差异性、不确定性、流变性是对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同一性、确定性、稳定性。实践哲学与思辨哲学是相对立的,但应当(也可以)超越、克服这种对立,实现实践与思辨、实践与理论的综合、统一、融合。

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分析到,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历史唯物论,重视经济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等。虽然这些也在实践哲学的范畴之内,但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所宣传的哲学,带有很深的西方思辨哲学的烙印,虽然也强调哲学的实践性,但并没有突现实践哲学的根本特性,也就是说,并没有给实践哲学以应有的学术地位。当今,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实践哲学并没有占据哲学舞台的中心地位,而且常常被边缘化。同时实践哲学也尚未达到成熟地步。今后一方面要在对传统思辨哲学的批判继承中探索实践哲学的一般原理;另一方面要在与各门具体学科的结合中建立各种名目的实践哲学,为此哲学家必须通晓某一学科知识领域。我国学术界虽然很重视实践性,但实践哲学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尚在起步之中。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哲学内部的学科设置,即除了现有的哲学二级学科之外,再按各门实践哲学来设置二级学科,促进各门实践哲学的快速发展。实践哲学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是哲学的巨大进步,也必将促进推动其他知识学科的进步和繁荣。作者通过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追根溯源研究,提出了哲学新概念,其内容是哲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最高层次的思维和思维方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智慧结晶,是意识、智慧最高层次的体现形式。提出论述了哲学的来源,提出研究认识的公式,提出了认识的圆周规律,即物质——消费实践——认识(发现——悟性——灵感)——物质(包括观察发现和对物质的改造、创造过程到使用)——消费实践——认识(发现——悟性——灵感)——物质,周而复始、从不停止的圆周螺旋形式发展过程规律,发现悟性灵感是思维创新,把悟性灵感引入认识论。论述悟性灵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推动作用,没有悟性、灵感就没有人类文明进步。

四、领导管理思想的追根溯源

作者认为领导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领导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这一过程的发展是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相关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回顾了人类的管理史。书中写道:

人类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有关管理思想的萌芽,散见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若干史籍中。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五千年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管理。到了商周时代,中国已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奴隶制和封建国家组织,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然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建筑,发生过许多大规模的战争,这些都是与管理分不开的。孙子兵法的“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为了取得胜利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都包含有极其伟大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周礼》、《管子》、《道德经》、《论语》、《孟子》、《孙子》、《左传》等典籍中也载有许多关于管理方面的论述,代表了人类发展历史早期阶段的管理思想精华和最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布在“治国”“治家”“治学”等论述中,体现在一些经典制度中,如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货币管理、水利管理、盐铁管理等等。随之又总结出我国管理思想的和管理理论的六大要点。

(一)关于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分析
(二)关于管理中的组织思想
(三)关于经营方面的思想
(四)关于理财方面的思想
(五)关于领导和将帅所具备的心理品质
(6)关于士气的心理分析

作者还回顾了西方古典与现代管理理论。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主要是经验管理时期的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现代行为科学学派、当代管理科学理论。以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和中国相继提出领导科学。

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世界上没有没有管理的领导活动,也没有没有领导的管理活动,领导中有管理,管理中有领导,二者是系统的,辩证互动。进而确立了自己的领导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这一领导管理思想体系是从人类领导管理实践的总结、概括、抽象,像爬梯子一样,可以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又可以从梯子下来,直接指导实践,没有中间的飞跃,这与传统假设模型理论有本质的区别。

五、消费社会生产力的追根溯源

关于消费社会生产力的追根溯源,作者回顾了消费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析了消费与家庭、消费与私有制、消费与战争、消费与国家的内在辩证关系,同时还分析了消费与远古猿人的进步、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进一步论述道:

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的消费过程,发生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人类相互依赖生存和生活的关系。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家庭、氏族和部落社会、原始公社的社会制度的国家雏形。由于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明和创造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人类的生活消费、社会消费和科研生产消费的发展过程中,使人类的生活消费有了剩余,特别是在战争中的战俘,不杀死,留下来做奴隶,从而奴隶主就产生了,奴隶为奴隶主创造剩余的消费产品,三大消费的发展过程又创造出了奴隶社会。

由于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的过程开始了细分工,产生了家庭等手工业生产场,特别是农业和工业的分工,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斗争和战争消费。从创造出蒸汽机开始,在机械化的集约生产以后产生了集中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和阶级。由于奴隶社会的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封建社会的社会要素,封建社会要素在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通过社会的变革或革命的战争消费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封建社会。这一过程是对封建社会要素发展进步性的不断地肯定过程,对落后的奴隶社会的不断的否定过程,也是不断地从部分量变再到质变的过程。封建社会的诞生是肯定,奴隶社会的灭亡是否定。

随着这一规律量变的发展。由于封建社会的消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不断地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要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要素在封建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不断发展、成熟,又由于社会的变革或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消费,消灭了封建社会,创造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或社会主义革命,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总而言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三大消费创造出来的,家庭和国家的诞生也是消费创造出来的。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新的技术和科学技术革命进步的消费,创造了新的先进工具消费,创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标志着消费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水平。

作者根据追根溯源,研究设计了消费社会生产力研究公式,其内容为:消费—自然—科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又论述从人类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发展到至今的十五要素组成的“消费社会生产力”,同时提出论证国家上层建筑政府是广义消费社会生产力第一要素。企业投资资本和企业领导集体是狭义消费社会生产力第一要素,科学技术知识经过六要素转化为第二要素的论证。

六、国家领导管理体制的追根溯源

作者在书中全面分析了奴隶社会的国家领导管理体制、封建社会的国家领导管理体制以及资本主义的国家领导管理体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的领导管理体制时,作者指出两党竞争、三权分治的方式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必须的体制。尤其是在分析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制、法国的双首长制、日本议会内阁制、德国君主立宪制、俄罗斯民主联邦制时,都是历史的辩证的历史的分析,对于他们的利弊进行深入的剖析。

在分析中国近现代领导管理思想时,作者重点分析了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个伟人的国家领导管理思想。他们的领导思想简要叙述如下:

孙中山的领导思想,是中西政治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其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是他一生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他的领导思想和治国方略反映和概括了人民的要求与近现代历史的趋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整的领导思想体系。比如:主张直接民权思想。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和西方代议政治,主张政权为平民所共有。这是孙中山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以民为主”、“以官为仆”。孙中山认为官与民的关系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主张“五权宪法”。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法”演化发展而来。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加上考选权和纠察权,构成“五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前三权借鉴于西方,后两权是借用中国封建制度中考试和监察机构及其职能,其出发点是为了纠正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之弊,探索更为完善的政体方案。

主张政权与治权分立。孙中山在“主权在民”的基础上,将民权分为“政权”与“治权”。所谓“政权”,指的是人民的政治权力,主要体现于选举、创制、复决、罢免四权。所谓“治权”,指的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五权交于政府,以使其“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事务”。这样,人民方面有四个“政权”,“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的政治机关。这是孙中山心目中的理想体制。

还就就是孙中山的“惟才能是称”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四十余年”,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用人思想,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监督等方面都有精湛独到的主张。

毛泽东的领导管理思想。作者认为毛泽东具有一种特殊的领导素养,他的领导才能绝伦无比,无人可及。现代中国的巨变,根源于毛泽东巨大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才智。毛泽东是一个最善于运用权力,发挥权力,发动人民,号召群众的伟人。他的卓越的理论才能、决策才能、组织才能、协调才能和激励才能,形成了领导方法和模式,是领导管理科学的宝贵财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继承发展了他的领导科学思想。概括起来说,他的领导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立党为公,政党结合。人民立法实施,人民监督纠察,在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主化领导体制。立党为公、为民、民族平等、德法兼济、人民立国、武装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为指导思想,是毛泽东的立党为公、为民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制定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建立国强民富民安的正确领导管理思想。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他多谋善断、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辩证思维,纵揽全局的方法。毛泽东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转化,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时而异,因地而宜。

洞悉大势,科学决策。毛泽东以超人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 在长期的错综复杂的革命实践中,运筹帷幄,妙计层出,科学决策,稳操胜券。

信任群众,赢得群众。毛泽东把领导活动科学地定位于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审时度势、随机决断。毛泽东善于对历史的每一时期,每一战略阶段诸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在把握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体现出毛泽东高超的战略战术决策艺术。

统筹兼顾,抓住中心。毛泽东在工作中首先是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不同工作摆在不同的地位,同时对各种问题作出适当的安排,而且强调要把握中心,抓住能够影响全局、可以带动全盘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同时又特别重视战略决策,以政策和策略及战术保障战略任务的实现。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毛泽东全部的领导生涯中,一直强调和坚持民主集中制,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统一。既防止个人专权,也防止人浮于事。

通过历史而辩证地分析,作者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今90年,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传统的中外领导管理科学思想继承、发扬、创立,积累的领导管理科学思想经验及其丰富。他们的领导管理科学思想、方法、艺术体现在:领导中国在极度困难艰苦情况下,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国两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阶段论的领导管理科学思想。

作者还详尽论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者的结论是,这种制度是科学而合理的,因为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议政参政党。

另外,关于一党制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作者有自己的见解。作者认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求建立统一的领导核心,没有理由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分裂为相互对立的党派,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把劳动人民分为台上派、台下派、执政派、在野派,围绕着争夺中央和基层的政权进行政治斗争,那样做势必分裂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队伍,破坏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团结,动摇人民民主专政,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后果。

 究竟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能更好促进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绝大部分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经合组织成员国(OECD),实体经济严重衰退,而实行一党制的东亚多国则表现抢眼,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日本名义上实行两党制,但自1958年至1994年的36年中一直由自民党执政,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新加坡也是长期实行一党制,经济绩效令世人瞩目。中国则一直探索一党制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迄今为止,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很大成功,如何解读,显然需要新的理论诠释。作者在追根溯源的综合分析过程,对具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国家治理体制,论述了七权宪法的研究。

CopyRight 三株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58783号